在壮美的八桂大地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农业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愿景。 沿着党和国家的方向指引,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进远乡进远村,依托资源禀赋和定点帮扶单位中国人寿的精准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挖红色资源,写好“绿”字文章,走出一条具有“桂风壮韵”的乡村振兴之路。 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之一,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春节之际,一起深入进远村,实地探访百姓的生活变化,聆听村民身边的振兴故事。 “红色之乡”向史而新 被誉为“红色之乡”的进远乡,是革命老区,也是游击根据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涌现一大批的党史人物,流传着许多的红色故事。 从天等县城乘车前往进远村,约30分钟,在路边石崖上,“红军村”3个大字便映入眼帘,熠熠生辉。 以红色引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远乡在“红军村”重新整合修缮“红七军兵工厂遗址”,修建政洲革命纪念馆、红军纪念广场、大榕树红色讲堂、兵工厂实体展馆,打造红色之旅。 “红色文物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将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通过多种实践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驻村第一书记韦金萍说。 图:中国人寿援建的进远乡进远村党群服务中心 进远村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来到进远中学,浓厚的历史人文迎面而来。 进远中学创建于1937年,是桂西南边陲一座名校。抗日战争时期,南宁女子中学为躲避战乱,全校师生500多人转移到进远中学复课,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0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资金,进远中学原校园建筑年久失修,学校旧校门、阁楼的木板已经腐烂变质,教学楼坍塌,成了危房。 2022年1月,中国人寿援建 ...

阅读:4243 | 评论:3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欢迎您,请 [登录][注册] 发言!
图:饲养员黄保全正在抛散玉米喂鸡 “我在山脚下建起了15个陆基鱼池,还开垦50多亩的韭菜基地,循环利用鱼池的废水进行灌溉,年出售成鱼2万斤以上,韭菜基地还能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陆基养鱼基地主要负责人梁英志介绍。 “像我这个年纪,家有老有小,不能出远门打工。现在和几个村民到基地打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离家近,收工后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特别开心。”正在陆基养鱼基地整理韭菜苗的村民赵玉英高兴地说。 进远村原有低收入家庭24户54人,这部分人员易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或缺劳力、缺技术。 “我是2020年4月 ... 图:进远村“桂风壮韵”成为网红打卡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打出生就很少离开过进远,对环境变化感触最深。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村口修建了花圃,种上了树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吝仁屯村民陶子挡为家乡秀美如画的居住环境感到自豪。 为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村民就业创业,进远村利用中国人寿的帮扶资金搭建崭新、整洁的“夜市文化长廊”“大米加工厂”等项目,为村民打造一批沿街摆摊区,让山村变得更有烟火气,带火了当地的商场和餐饮业,把整个进远村的消费市场盘活了起来。 村民潘成说:“我每天都在‘夜市文化长廊’摆摊 ... 图:中国人寿援建的进远乡进远村龙坚教学点 2021年,进远村组织群众成立“开山组”,挺进大石山。天没亮,就带领村民肩挑马驮,挑树进山,凭着“天等不等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硬是在这片大石山区种下1000多亩的!林,并在山㟖里大力发展肉牛、黑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 然而,当年遇到了百年大旱,刚种上的!树苗枯萎严重。龙坚党支部就带领村民下天坑、钻洞穴挑水保苗。退休老干部赵仕敏联系南宁一家企业为龙坚屯捐赠5台小型抽水机,连夜抬进山抽水灌溉。有的果苗种在半山腰上,水压不上,村民们就在半山腰上用条纹布铺在石 ... 图:中国人寿援建的进远乡进远村党群服务中心 进远村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来到进远中学,浓厚的历史人文迎面而来。 进远中学创建于1937年,是桂西南边陲一座名校。抗日战争时期,南宁女子中学为躲避战乱,全校师生500多人转移到进远中学复课,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0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资金,进远中学原校园建筑年久失修,学校旧校门、阁楼的木板已经腐烂变质,教学楼坍塌,成了危房。 2022年1月,中国人寿援建220万元,对进远中学400平方米旧校门和教学楼进行全面修缮,并向进远中学捐赠电脑、打印机、桌椅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设备。2022 ... 图:中国人寿捐资修缮的进远中学旧校门和教学楼历史革命文物 “通过学习,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史,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启迪我不断地学习进步,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进远中学初二学生赵紫淑说。 除了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外,进远中学还利用开学典礼、升国旗、壮族三月三等多种形式,拓展学习方式,广泛交流学习,并敞开校门,接受社会各界进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要从青少年抓起,从日常做起,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有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