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被我妈看到!” “魔鬼周”的战士训练后叮嘱
在父母眼中 他们永远只是孩子 但在人民需要的时候 他们就是钢铁战士……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的家人 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王焯冉烈士的塑像
这份珍贵的礼物是由 王焯冉生前所在部队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送来的 打开家门看到塑像的那一刻 王焯冉父母无比激动 小心翼翼接过塑像 迎接“儿子”和战友们回家 “这尊塑像跟咱们家焯冉真的可像 眼睛、鼻子都可像” “是啊,就像孩子在咱跟前一样......”
轻轻抚摸着刚被送进家的塑像 王妈妈喃喃述说起 王焯冉烈士成长的点点滴滴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每当听到这首《为了谁》,便会想起1998年那个不平凡的夏天,想起当时那些在长江、嫩江、松花江,与洪水搏斗的人民子弟兵。1998年8月1日晚8时,湖北嘉鱼簰洲湾民堤因管涌而溃口,当时,奉命抢堵管涌的原广州军区部队近400名人民子弟兵,在半路上与洪水遭遇,他们自动组织起来,立即脱掉外衣和鞋子,就地抢险,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受难群众。连指导员高建成,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了不会游泳的战士,在洪水中奋力救出了8名群众和战士,最后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士罗伟峰,连续7次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将7名群众救上大堤;当他第8次跳入洪水时,体力出现不支,情急中罗伟峰抱住一棵大树,双腿紧紧夹紧树干,让老大爷坐在自己的肩上。整整一夜,水涨一寸,他就把老大爷往上顶一寸。一直坚持到天亮,才被赶来救援的战友救起。1998年8月7日,九江城防大堤决口,直扑拥有50万市民的九江城区。在这万分危急的生死关头,海陆空三军和武警部队24000余名人民子弟兵汇聚九江大堤的决口处,向洪水发起了挑战。“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巨大醒目的标语,矗立在九江大堤上,是全体参加子弟兵立下的生死军令状。在3个昼夜的决战中,他们背、扛、挑,填筑土石方12万立方米。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在大堤上连续奋战超过30个小时,先后有20多人因脱水和疲劳过度昏倒在大堤上。战士翟冲,在大堤上连续奋战38个小时,累得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抢救。在医院里,他1次停止心跳10分钟,8次停止呼吸,连续昏迷达40多个小时。在南方长江流域洪水泛滥之时,北方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也同样遭受了特大洪水的侵袭,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依旧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当时,将要离职休息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当年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战斗中身先士卒、作出巨大贡献的“大胡子师长”吴长富,再一次主动请缨,挺身而出,毅然出任该集团军抗洪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直到取得抗洪胜利的那一天。抗洪结束后,九江百姓争相用上街头欢送人民子弟兵(资料图)在这场持续三个多月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基石,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砥柱中流捍卫我华夏神州。2008年5月13日清晨,时任航空兵某团指导员的陈进,带领救援先锋队,向距震中仅有10余公里的银厂沟挺进。行至东林寺,子弟兵们营救出一位脊背受重伤的妇女,他们从废墟中扒出门板、条木、电线,做成一副简易的担架。子弟兵们在废墟乱木丛中前进,尽全力保持担架平稳。经过3个小时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峭壁前。此时,这里已聚集了近百副担架,还有上千群众。子弟兵们拿起铁锹在悬崖上铲出一个个供人站立的小坑。而后他们分成两批,自下而上,在峭壁上依次站立,伸出双手,搭起了“生命的阶梯”。道路抢通前,子弟兵们在这条“阶梯”上守了两天两夜。据统计,通过这条“阶梯”转移被困群众8000余人,其中伤员600余人。15名空降兵正在4999米高空进行伞降。刘应华 摄2008年5月13日凌晨,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受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参加救援。这是空降兵成立以来,首次以空降形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当时,地震灾区道路损坏严重,位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成“孤岛”。空降兵成了进入灾区了解灾情的最后希望。5月13日早上,他们飞赴震区。由于机身结冰,舱门无法打开,飞机在震区上空转了一圈不得不返回成都机场。指挥部决定由一支小分队使用翼伞先行空降,再引导大规模空降空投。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狭小,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他们要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对于通常在数百米高空跳伞训练的伞兵来说,这无异于生死“盲跳”。14日上午,天气好转,一架运输机搭载着伞兵们飞向震中,趁着云层中露出一丝狭小缝隙,李振波、于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雷志胜、赵四方、刘志保、赵海东、郭龙帅、李亚军、刘文辉、王磊、王君伟、殷远等15名勇士分两批跃入云海。最终,15人伞降成功,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画面中这个抱着婴儿微笑的小伙儿是当时解放军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战士盛于峰。2008年5月14日下午,盛于峰所在营接到指令,唐家山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危险,北川县城安置的群众需要立即撤离。在通往县城的一处断桥边,有上千群众正从这里转移上山。远远地看见一位老奶奶抱着一名婴儿在人群中艰难行走,盛于峰跑上前去,把婴儿抱到了怀里,护送着他们走了4公里山路到达山顶。他扶着老人在一棵大树下歇息,怀里的婴儿突然“哇哇”哭了起来。盛于峰用右手托着婴儿的脖子哄着她,小家伙露出了笑容,盛于峰也开心地笑了……当我们被巨大的悲痛笼罩时,一个微笑能抚慰心灵,给予人莫大的温暖和力量。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军民全力扑救山火。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机动一中队的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火场,是最早投入灭火战斗的队伍之一。这是一支年轻而勇敢的队伍。他们当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中队长当时刚满30岁。山上路陡,车辆无法到达,子弟兵只能在山脚装水后,背着30多斤的水箱徒步行进至半山腰。很多人划破了手,还有人扭伤了脚,但没有人喊苦喊累。 向火而行,这些年轻的战士主动写下请战书,没有半点犹豫退却,但是怕家人担心,他们对父母闭口不提。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一场大火夺去了31条生命。机动一中队排长蒲智维认识他们之中很多人,包括牺牲的排长刘代旭。蒲智维说:“我每次打火都想到他。每次上山前都摸着自己胸口说:兄弟,你放心,你未走完的路,我来替你接着走完。”
(图自《军事报道》)奋战之后,累到极点,天作被,地当床,战士们坐下靠着就能睡着,脸上还留着记录他们勇敢与辛苦的“烟熏妆”……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城市内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子弟兵们也已出发参与紧急抢险救援。武警河南总队人民子弟兵闻灾而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2021年7月20日,郑州降雨量破历史极值,黄河支流出现决口,武警河南省总队机动支队200多名子弟兵紧急封堵缺口! 河南黄河支流决口,200多子弟兵搬沙袋封堵,保护数百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