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关于城区交通优化的几点想法

[复制链接]

85

主题

85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133424 0 crystal 发表于 2021-1-20 10:35:14
本帖最后由 crystal 于 2021-1-20 10:36 编辑

最近,网上议论得最多的民生话题就是关于“好巴士一号线”的问题。其中普遍反映的是,关于“好巴士一号线”开展和运营状态中,与市民出行方式的匹配度。其中,最突出的也就是,好巴士一号线这条专用道的利用效率。

众所周知,公交优先通道我们已经尝试了好几年了。从开始的新鲜感,到后来的形同虚设,慢慢成为了存在感极低的一条普通的通道。但为什么市民对这条通道的争论反而特别剧烈呢?


网上有下面几点原因:一是,好巴士一号线的思维并不是代表着现在交通模式中最先进的出行理念,是其他城市已经淘汰下来的交通模式;二是,这么多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并没有受到“便捷的大交通”的影响而改变,三是,泰州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数量几何级的剧增,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四是,城市道路的饱和度和现有道路的开发建设不成正比,也就是说,路还是那些路,走的人多了,感觉路就小了,路就堵了。

好巴士的一号线,是一条打通海陵和高港之间的公交快速走廊,是畅通泰州城市南北的“大动脉”,网上人议论最多的是,这条动脉却因为客观的原因造成血管堵塞,这也是网民嗤之以鼻的地方。

可喜的是,这几年泰州市民出行的素质真的是提高了不少。我在路上通行的时候发现,虽然六车道中有正反两条公交优先通道,但很多的私家车宁可在行车道中慢行,也不去占用公交专用车道。哪怕是非高峰时段,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这不仅要归功于我们交通秩序的严管措施,也有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大家一起营造的良好礼让秩序。

“一号线”的推出,为什么路上的支持度很高,网络上的反响却一片倒?通过多天的观察我试图从中间找出一些原因。

在青年路上,我驻点观察:公交车有现成的专用道,却占用其他车道的;有公交车站台被其他车辆乱停,导致公交车无法进站的;有公交车出站即遇左转,变线造成路口拥挤的......目前最严重的是,大量的道路在修路,导致一些路口车辆集聚,交通信号混乱造成路口无序的;还有,因特殊路段,家长接送孩童放学,占用道路资源而造成拥堵的。

上述这些因素或单发或连发,让本身道路资源紧张的路段形成了积重难返的隐患。这些效应,只要参与交通出行的人们,碰到一次或两次,所谓的幸存者偏差的效应就体现出来,然后就认为交通秩序确实普遍存在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交通道口上的拥堵问题,我列举了几点建议,也分别与规划行业、交通行业、交管行业的专业人士讨论过,经过梳理后,展示出来。

一、推广绿色出行,人人做起,人人参与。


从全市的角度来推广绿色出行,首先市委市政府要鼎力支持,从自己做起,以身表率,各级部门带头倡导绿色出行。每个月或每旬制定固定日为公交出行日,让领导干部、公务员、国企工作人员参与到绿色出行,提倡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的理念。

二、城市道路优先直行。



很多发达的大型城市,车辆保有量,人口都比我们多,道路也是双向六车道,但通行速度很高。他们的红绿灯跨度比我们长,而且,在保证直行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了左转。

而我们的每一个路口,都有左转,其实很多左转是浪费了公共资源。比如在青年路段上,一些大的交通道口衔接济川路、东进路、梅兰路、迎春路设立转弯和调头,其他的左转适当减少;其次是适配的公交站台尽量优化,远离交通道口(比如太平洋附近的交通站台);第三,统一交通信号标识,特别是左转右置信号灯,这几年改来改去,又改回去了。


三、学校上(放)学接送优化



普遍反映的是实验学校上午放学和下午放学,交通严重拥堵。青年路上不光有实验小学,还有海陵学校、沈毅中学......每次放学,整个交通主干道就要临时瘫痪,刮风下雨更是堵得人心碎。

我想,将学校的放学接送改变“跨区接送”。什么叫跨区接送,也就是家长接送的地方,分散到其他区域。怎么分区域,一二三年级的、四五六年级的接送点全部分散到学校周边。

分散到哪里,这几年建设的那么多的停车场,就可以利用。这时候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了。我看啊,接送孩子的还是会接送的,独立自主的孩子还是会独立自主的。

学校放学用大巴车错峰接送,统一把孩子接到停车场,停车场附近可以设立一个孩子的接待区,用来遮风挡雨。也设立一块家长接送区,在接送区进行限时免费。我想,把那么多的交警辅警的力量转化成安保的力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这个方案,需要完善的地方还也很多。但我相信政府的智慧,能有效的解决。或许,通过这个方案,衍生出更好的“跨区接送”方案,那总比一些部门回复没有办法强多了。

跨区的选择并不要太远,在学校周边空地选择。这既方便了家长接送抢车位的问题,也解决了人们正常出行的烦恼,同时,也减少了交通的事故率。

网上对“一号线”的的争论还也很多,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对交通出行的某种抱怨积累所致,也有大家对“大交通”的渴望。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应该多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用民间的智慧来弥补城市交通的不足。

泰州许晓峰
2020.1.1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消息 收听T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备案信息:苏ICP备17052438号|曝光平台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