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喜欢看一个自媒体人做的专栏,叫“老电影的故事”,他把老电影的故事通过剪辑和通俗的讲解,把过去一些好的影片呈现在你的面前。
很多人都有怀旧的情节,包括我也是。最近忙着巡河,每走到一处曾经小时候去过的地方,都会发出阵阵感慨。
虽然家乡发展很快,但是很多历史的痕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久远而湮灭。值此国际档案日之际,我想通过本期内容,把一些泰州的老故事讲给大家听。 今天受邀参加“自媒体人看城建档案”活动。很多人对档案日这个词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档案一样,城市也有她自己的档案,我们就称为她为城建档案。
1948年的6月9日—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场专门的会议。主办方邀请了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进行了交流,起草了一份章程。章程的核心内容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为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因为这些都是物质文化遗产。
城建档案,顾名思义就是泰州古城的历史。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一些老泰州的照片,让市民产生怀旧的共鸣。
但不可否认的是,收集和整理这些老照片,让城建档案工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泰州是一座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于时代的久远和众所周知的原因,保存下来的古迹很少。加之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一边要发展,一边又要保护好城建历史,在矛盾的交接点上,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给泰州人民留下了一脉相传的城建历史轨迹。 图上,市档案馆馆长饶有风趣地向自媒体讲述老泰州城建历史的故事。从时代的变迁中,寻找泰州城建史上不为人知的事迹。
很多的感慨从故事中迸发,如同历历在目一般。从老地图中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人非常有带入感。 这些资料都是靠档案工作者们收集和整理的。收集的过程难道可想而知,要比大海捞针还要难。整理的过程枯燥而又无味,是一个极耗心血和精力的事。
一边要把档案资料收集,一边还要对现在的城建项目进行登记造册。唐馆长说,我们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仅有4人,而无锡和南京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数都在30~40人左右。
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手工完成的,把每一个建筑的档案都要汇编成册。通过装订后,储存到档案室里。很多市民和文化工作者需要调阅档案的时候,都可以直接到档案窗口直接查询。
很多人并不理解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只要你在路上看到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株花木,每一段桥梁,每一条马路......都有它的一份城建档案,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大了。 在城建档案纪念馆中,省代表王旗峰对一本老照片集所吸引,他翻阅这些老照片,感慨这些历史的建筑,都比他的年纪还大。
具了解,很多的老照片收集的难度很大,曾经发动过多次的社会募集,但因过去照片的像素问题和保存问题,很多老照片都已经残破不堪,为了留下城市的这段记忆,档案馆花费了巨大的经历,找了若干的技术高手,才把这些斑驳沧桑的历史呈现在大家面前。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而每一个人,看每一张照片都有不同的花絮。但大家的共鸣却是相同的,因为这些都是每个人曾经的过去。 档案纪念馆中珍藏了许多泰州建筑史上的精华,也解开了一段尘封地下几百上千年之久的建筑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一丝温存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泰州老一辈先人们的敬意。 改革开放40年的泰州,消失在我们眼帘前的沧海桑田太多太多,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的镜头还原泰州过去的繁华和沧桑。 我饶有兴趣的在一副老地图前驻足了许久。看着笔直的海陵路,不禁想起了儿时的记忆。
这是一张79年的泰州地图,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我们城市过去的轮廓。那时候青年路还只有一点点长;那时候,还没有鼓楼路和鼓楼大桥;那时候连东风路都没有任何的雏形;那时候,我们真的能从海陵路上穿城而过......
而如今,海陵路已经被拦腰折断,繁华不在。海陵路上的记忆却一直还在脑海里翻滚。岁月无情,很多海陵路上的印象逐渐模糊,我们都已经老去,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海陵路贯穿全城,稻河草河相拥竞流。
那阻塞在海陵路上的月城广场都已经称为了历史的尘埃,我们渺小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算得上什么呢?但不管历史怎么蹉跎,海陵路依旧健在,永远不会被历史擦掉,只是历史会在它的身上刻上无数的伤痕......
人们还会清楚的记得,我们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还有一段这么荒诞不经的过去。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泰州城建历史而奋斗的档案工作者!
|